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徐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许小年称:再增加货币供应 行政手段都控制不住房价

来源:  中国基金报 徐州房掌柜  2017-05-07 05:11:02
[摘要]许小年说,我之所以到深圳来心情比较愉快,也是看到了一些企业在积极地思考如何进行创新。从这些企业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未来,一回到北京,全都是雾霾,未来是什么都看不清

     许小年说,我之所以到深圳来心情比较愉快,也是看到了一些企业在积极地思考如何进行创新。

  从这些企业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未来,一回到北京,全都是雾霾,未来是什么都看不清。

  他说,创新而言我认为深圳是全国创新城市的第一位,这个城市可以称为“创新城市”。

  我每次到深圳来心情都比较愉快,每次回到北京都感到很压抑。

  这里的商业环境、创新环境,跟全国其他城市相比那简直就是天渊之别。

  以下是许小年的演讲:

  中国的经济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处于一个很关键的转型期。

  这个转型期能否顺利过渡,决定了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经济发展的态势。

  这几年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间段。

  转折是从资本积累到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这是它一个很大的特点。

  为什么经济要转型?如何去转型?为什么企业的经营模式要转型?如何去转型?这是今天我演讲的主要内容。

  1

  数量型增长无法持续

  “追加资本投入虽然可以带来GDP的增加,但是每一单位投资所产生的收益越来越低。”

  在讲这些内容之前,我介绍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生产函数),有助于我们理清转型的来龙去脉。

  这个数学公式的左边Y是GDP或者是企业的产出,右边有几个字母,A代表技术,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投入。


  这个公式就是一个投入产出的关系。国家的经济、GDP也就是左边的Y由什么决定?由三个因素决定: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水平。

  企业的产出同样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达,左边是企业的产出或者产值,右边是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本与劳动的投入。

  用这样一个公式想要表达什么观点?这个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用世界各国的数据进行验证,这个公式大体都是成立的。

  企业层面上我们没有做太多的分析,从概念上大家都可以接受,一个企业它的资本投入或者产能越高,劳动力雇佣得越多,它的技术水平越高,它的产出就越高。

  这个经验公式用来区分两类性质不同的增长,来区分两类性质不同的企业经营模式。

  一类经营模式或者是增长模式是“数量型增长”,就是单纯依靠资源的投入,依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来驱动增长,K和L增加,左边的Y增加,这叫数量型增长。

  第二类增长是“效率型增长”,不是靠K和L而是靠提高A,A代表技术水平。这个A不是我们狭义理解的技术,他是广义的技术,包括了制度的因素。

  效率型增长的特点是,如果A的数值更大,你不用增加资本的投入和劳动的投入,左边Y也会更高,所以他是依靠提高K和L的效率来驱动增长,而并不是靠增加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来增长。

  同等数量的资本和劳动,如果效率更高,不必再增加人、不必再增加产能,也可以获得产出的提高。

  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手机生产厂,它的生产能力是给定的,如果生产苹果手机,这是什么样的产值?如果生产小米手机,那又是什么样的产值?两种不同的产品反映在公式的A上,苹果所代表的技术水平不是小米手机能够相比的。

  所以技术水平的提高,你不必增加产能,不必增加人力的投入,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出。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增长模式。

  一类是数量型增长,一类是效率型增长。

    这两类增长模式本质的不同就是数量型增长无法持续,它依靠不断地增加投资、增加资本,这个增长虽然在一个时期内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但是无法持续。

  为什么无法持续?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个核心的经济规律,这个经济规律叫做“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这个词听起来好象有一些太学术化,我解释一下实际上大家都可以理解,这是常识。

  在其他所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追加资本投入虽然可以带来GDP的增加,但是每一单位投资所产生的收益越来越低。

  我们设想一下农民种一块地,假设在刚开始的时候,农民完全是用劳动种这个地,他没有什么资本的投入,没有拖拉机、化肥、灌溉设备,完全就是靠简单的劳动工具来种这块地。

  大家设想一下,在纯体力劳动的情况下,亩产能够达到多少?

  我们去陕北下乡的时候,当时亩产只有300斤,所以“大跃进”时期有人说亩产万斤,但凡有一点农业生产知识的人就知道怎么可能是万斤呢?

  我怎么也想象不来陕北的土地上能够产出万斤粮来,我们当时只有300斤亩产。

  现在我们再想象一下,给农民配一台拖拉机亩产能够增加多少?大概能够增加100斤左右。如果能够提高100斤现在是亩产400斤。

  我再给他增加第二台拖拉机,各位想一下第二台拖拉机带来的增产效果是多少?要比第一台要少,因为土地已经深翻过了,第二台拖拉机再来深翻一遍,他的效果就比第一台要差。

  我们设想第二台拖拉机带来的亩产是50斤。配第三台拖拉机的时候呢?增产效果是0,也许是5、6斤。继续增加资本投入总会到达一个点,在那个点上追加的资本没有任何影响。

  这就叫做“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

  当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到0的时候,你再追加资本,没用了,亩产不增加了。

  2

  数量型增长无法持续原因: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不断下降的GDP增长率印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是两种模式当中的数量型增长,而不是效率型增长。”

  亩产不增加了,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现象:

  第一个现象,不管你再投入什么,GDP增长不动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这个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背后是什么?

  所谓的中等收入大概是人均收入1万美元左右,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说1万美元的人均收入是一个魔障谁也过不去,好像是一个神奇的数字。

  在这个数字面前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纷纷败下阵来,而是说一个国家通过工业化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工业化所带来的增长动力消失了,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动力,于是就停在1万美元左右。

  78年开始的时候,中国经济是一个资本、装备严重不足的经济,那个时候你进行投资,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工业设备,可以很快地增加GDP。

  但是现在用大机器装备各行各业的过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在这个时候再增加资本投入没有用了,因为它的收益等于0了。

  我们看到过去几年间,中国的GDP增长在不断地下降,尽管每年政府增加的投入并没有减少。

  09年的时候4万亿,4万亿那只是一个符号,真正的投入是十几万亿,现在我们谈40万亿,又加了一个0。

  可是GDP增长为什么还在下滑呢?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

  所以我们现在在宏观现象上看到一系列的数字下滑,它只是表明经济规律正在发生作用。

  不断下降的GDP增长率印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是两种模式当中的数量型增长,而不是效率型增长。

  当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0或者是接近0的时候,农民还要提高亩产怎么办?

    农民说“三农”政策执行得很好,我现在已经有三台拖拉机不要再给我拖拉机了,因为没用。

  现在还要增产怎么办?这要去找袁隆平院士,跟他讨一些良种,跟袁隆平院士讲,现在靠资本积累拖拉机无法提高亩产了,喷灌机、拖拉机都有了,化肥也用了,亩产已经到头了。

  如果要继续增产,我向您讨教,能不能用优良的品种给我,我可以继续增加亩产。

  袁隆平院士的优良品种代表的就是A,就是技术含量的增加。

  袁隆平院士的种子不是老天给的,是他多少年辛辛苦苦经过科学实验、经过筛选得到的种子。

  这个种子比农民一般的种子技术含量要高得多。

  如果我们找袁隆平院士,那就是把农业生产的动力从资本积累转向了技术创新。

  这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核心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经济规律。

  通过资本积累来驱动经济的增长无法持续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当资本边际收益等于0的时候再增加资本没用了,增长停止了。

  所以靠资源数量投入的增加来驱动经济的增长是无法持续的,而通过A的增加来驱动经济的增长是可以持续的,为什么?

  因为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经济的能力是无限的,因为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

  从工业革命开始我们就在提高A,比如蒸汽机,蒸汽机的效率比人力、比畜力、风力、水力有效得多。

  蒸汽机之后又有电力、铁路,工业革命以来200年现代世界经济的增长,依靠的不是政府的刺激性政策,主要依靠的是技术进步。

  从蒸汽机一直到今天的互联网,不断地技术进步推动了A,保持了工业革命以来现代世界经济的增长,也保证了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的增长。

  当然你不能够把这两种增长动力截然分开,我们只能在概念上把它分开,来理解中国经济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摆脱困境的方法。

  3

  中国已经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了

  “没买房的不要过度悲伤,你咬咬牙就买了吧,因为以后还会涨。有了房子的也不要太高兴,涨得越高跌得越狠,将来跌得越狠。”

  中国目前的资本边际收益是不是等于0了?我们是不是已经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了?

  我的判断是:是的。从数据上来讲,大概在1990年代晚期,1块钱人民币的投资可以带来大约4毛钱到5毛钱的新增GDP;

  今天或者说去年,1块钱的投资能够带来多少新增GDP?今天是不是投资边际收益等于0了?

  我们看到的统计数字是,在过去的大概十几年间,1块钱投资收益从4-5毛钱一路下降到了今天的7分钱,1块钱人民币的投资能够带来新增GDP只有7分,不等于0也差不多了。

  所以这个时候投资怎么都拉不起来,边际收益接近0了。

  另外一组数据——企业的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去年的下半年全是负增长,企业的产品出厂绝对价格在不断地下降。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产能过剩。

  在过剩产能的压力下,企业竞相降价,试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试图保住自己的销售。

  产能过剩是什么意思?产能过剩就是中国的各行各业已经不再需要新的投资了。

  在出厂价格不断下降的时候,你如果有新的投资进行,这个投资收益是多少?投资收益是负的。

  所以我们不仅已经过了投资收益等于0这一点了,而且已经掉到0点以下了。

    各行各业的过剩产能很清晰地告诉我们,过剩产能一定会导致PPI的负增长,而PPI的负增长意味着资本积累现在已经过度了,资本的收益等于0甚至等于负的,也就是说投资根本无法回收。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一些经济现象很容易理解了,现在有一个词叫“脱实向虚”。

  中国政府很着急,给你们一点钱你们不投入实体经济拿去干什么了?炒股票。

  2015年经历了一次大股灾现在谁也不敢炒了,去年就炒房子,深圳房价去年涨了2倍,深圳的房价还会涨。没买房的不要过度悲伤,你咬咬牙就买了吧,因为以后还会涨。

  有了房子的也不要太高兴,涨得越高跌得越狠,将来跌得越狠。

  中央银行印钞票,这些钱就是不往实体经济去,你抱怨有什么用,政府老是说“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你怎么引导他也不去,因为实体经济的收益等于0了,所以他不去实体经济了。

  要想让资金进实体经济要想别的办法,在资本普遍过剩的情况下,在产能各行各业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资金不会进实体经济。

  所以在这个时候印钞票,除了制造通货膨胀没有其他任何的效果。

  一旦到资本收益等于0的时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宏观政策失灵,“脱实向虚”只不过是宏观政策另外的一个反映,宏观政策这个时候没有用了。

  政府去印钞票,钞票不进实体经济,去炒资产价格;财政政策也失灵了,财政政策不能增加GDP,我们知道中国大部分的财政投资进入实体经济,民间的投资大幅度地下滑,是因为收益等于0,政府冲进来投资,结果就是更多的过剩产能。

  所以这个时候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那是非常荒谬的。

  因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际上都是为了拉动投资。

  可是我们的经济已经不需要资本了,你投资干什么?这个时候政策不应该是刺激需求。

  4

  PPI上来是因为2016年上半年的货币放水

  我们发现货币供应和价格指数高度相关,去年下半年的PPI小尾巴翘起来,原因是去年上半年的货币放水。

  这个时候经济增长怎么办?更多的投资意味着更多的产能,更多的产能意味着PPI还会继续下降。

  PPI去年的下半年为什么上来了,有人说中国经济企稳反弹在即,去年下半年PPI小尾巴为什么翘起来了,这是不是经济企稳的标志?为什么起来了呢?

  分析一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货币供应(狭义货币M1)。两者什么关系?两者正相关关系,谁是原因谁是结果?

  货币是原因,价格是结果。我们发现货币供应和价格指数高度相关,去年下半年的PPI小尾巴翘起来,原因是去年上半年的货币放水。

  去年上半年M1增长率从5%左右突然增加到25%,货币增长速度在很短的时间里提高了这么多,当然会反映在价格上,所以这个小尾巴翘起来了。

  有人说这个小尾巴翘起来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企稳了,我认为没有。这个翘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央银行又放水了。

  说好的供给侧改革呢?怎么又跑到需求侧去货币放水了呢?怎么回事?不清楚。

  现在我们的政策层面上到底是怎么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要实现什么目标?现在学者一头雾水。

  我们搞不清楚宏观政策是怎么制定的。现在我自己越来越多的时间用在微观层面的研究,宏观层面没法研究了,越研究越糊涂。

  有人就说中国经济反弹了,尾巴翘起来是不是U形的右边?去年5月份权威人士讲中国经济不是U形更不是V形而是L形,这个我是同意的。

    有人说U形已经走出来了,并没有走出来,主要是因为中央银行的放水。

  市场上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已经企稳反弹,但是在学界我所听到的基本上是共识,中国经济仍然处于L形,而不是U形。

  学界争论的L形到底是这一竖还是一横,没有对L形有争论。

  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在这一横上,这一横还要横很长的时间,并没有走出来。

  除了货币放水以外,反弹还有其他的原因。

  一个是去产能,去产能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它的影响远远低于货币放水。

  还有是库存周期,因为去年各行各业的库存是历史最低水平,为了补充库存,需求起来了一点,造成了一个反弹。

  5

  再增发货币,目前的房价、汇率都保不住

  现在我们是“捉襟见肘”,拆了东墙补西墙,管了这头管不了那头,是一种非常窘迫的状态,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现状。

  今年怎么样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今年以来这条红线(货币供应——狭义货币M1)一直在下,预示着今年下半年经济跟着这条红线下去。

  你会说,这红线效果挺明显的,为什么不继续把它拉上去呢?

  再把它拉上去深圳老百姓(43.950, -0.13, -0.29%)怎么活啊?

  深圳的房价还要涨到什么地方去啊?

  现在政府运用手中所有的行政手段在打房价,在限购、限价、限贷,现在还敢再增加货币供应吗?

  再增加货币供应行政手段都控制不住房价了。

  所以这个红线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往下滑了。资产价格的暴涨是政府收缩货币的一个原因,政府收缩货币的第二个原因是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面临巨大的压力,要再增加人民币的供应,人民币汇率会进一步地贬值。

  现在在汇率的控制上也是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行政手段,资本账户相当于关闭掉了。

  大家都能够感受到,现在到香港去买保险,卡在那里刷不出来,换一点外汇把你当犯人审。

  你到银行换一点外汇,问你N多个问题,恨不得就假定你是一个在逃犯人一样。

  用所有的手段控制了资本账户,维持了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如果再增发货币,连目前的汇率都保不住。

  现在我们是“捉襟见肘”,拆了东墙补西墙,管了这头管不了那头,是一种非常窘迫的状态,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现状。

  所以企业界的朋友对于未来宏观经济严峻的形势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随着货币的再次收缩,今年下半年经济的数字会继续往下走,这个L形还很长。

  关于L形要走几年,取决于政府接下来要做什么,如果做得对,这个L的小尾巴会很快结束,如果政府在改革中无所作为,我们在L形中继续往前走。

  6

  中国经济处在一个转折点上:要转向效率性增长

  供给侧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效率,在提高企业效率的方面我们不需要什么政策,但是我们需要制度保障。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种数量型增长已经是没有多大空间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在过去的几年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政策方向的改变。

  这个政策方向的改变由于后续的解释不甚清晰,引起了市场和民间思想上的混乱,以至于现在我们对政策方向的改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这个政策方向的改变就是在投资拉动已经失效的情况下,我们在政策上提出的基调是什么?

  第一是“新常态”,新常态就是各位不要再预期10%的增长了,不会再有更高的增长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甚至不要再预期8%的增长了。

  6.5%仅仅是一个数字,真实的增长率谁知道啊?反正很低就是了。6.5%就是统计局的一句话,高速增长的阶段过去了。

  第二,提出来“供给侧”,等下我会讲什么叫供给侧。

  这两个政策的转向,实际上反应了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就是中国经济处在一个转折点上,我们现在已经从需求侧转向了供给侧,转向供给侧实际上就是我们多年呼吁的效率型增长,转向供给侧就是从K和L转向A。

  为什么说转向A?因为A是技术水平,谁决定了技术水平?不是工信部、不是科技部,工信部和科技部只决定科技项目的补贴,不决定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企业决定的。

  企业在供给侧还是在需求侧?企业在供给侧。所以供给侧一提出来以后,本人表示支持供给侧的转向。

  我的学生取笑我,他说“教授,你很少跟中央保持一致啊。”我说“你说的还不对。不是我跟政府保持一致,是政府跟我保持一致。

  OK?”我们呼吁了这么多年要效率型增长,政府终于同意了,当然他的说法是供给侧,我们的说法是依靠效率的提高来驱动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不是依靠政府发钞票、花钱,搞地方平台、投资,不是依靠这套东西,是依靠企业效益的提高。

  所谓的供给侧政策,一切围绕着企业效率的提高。

  这在目前我们看到的官方文稿中也罢,媒体的文章中也罢,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供给侧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效率,在提高企业效率的方面我们不需要什么政策,但是我们需要制度保障。

  企业的效率怎么提高?要靠技术创新。

  我们关于供给侧的讨论应该围绕着企业效率,也就是围绕着如何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7

  效率性增长要靠创新

  深圳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成为创新城市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政府管事少。

  说到创新我们在这里要给一个定义,什么叫创新?创新有很多的内容,我们一般理解的创新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智能手机算一个创新,但这只是狭义的创新,广义的创新的内容要比狭义的创新丰富得多。

  广义的创新除了这种狭义的技术创新之外,还包括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京东的电商,这就是一个零售业模式的创新,当然他用了一些互联网。

  还有一些我们看到的,没有用任何的新技术进行的创新,那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创新还包括了组织的创新,同样是深圳的企业比如万科,万科的楼盘很多,如何能够激励万科的每一个员工去最大化股东的利益。

  万科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组织上的创新,就是“事业合伙人制”,不涉及任何技术,事业合伙人的创新起了什么作用?

  每一个项目都有一群合伙人,这个合伙人有管理人员、有员工,大家都相当于尽管不是万科的股东,相当于都是这个项目的股东,都可以从这个项目的收益中获得收益。

  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励每一位员工去努力工作。

  这也被我们包含在A里面,万科的事业合伙人的创新,有点类似78年小岗村农民的创新。

  现在依靠K和L这种增长已经没戏了,只好去做A,A又要靠创新。

  创新而言我认为深圳是全国创新城市的第一位,这个城市可以称为“创新城市”。

  我每次到深圳来心情都比较愉快,每次回到北京都感到很压抑。

  深圳真的是一个创新城市,要珍惜这个创新环境。

  我在深圳看到了最多的创新企业,我在深圳看到了最多的创新技术,我的很多学生都在深圳。

  这里的商业环境、创新环境,跟全国其他城市相比那简直就是天渊之别。

  深圳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成为创新城市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政府管事少。

  后面我们会讲到供给侧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够促进创新,供给侧根本不需要产业政策。

  去年林毅夫和张维迎教授的产业政策之争中我坚定站在张维迎教授这边,坚定地认为供给侧根本不需要产业政策,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

  我就没有看过中国哪一家创新公司是由政府的政策扶持出来的。

  中国的创新企业数一数,华为,民营的,在深圳;腾讯,民营的,在深圳。这些创新企业全都是民营企业,哪有什么政策扶持。

  现在做大了,政策送上门去了,在他刚初起的时候谁扶持他了?马云惨到找不到投资人,马化腾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最后南非的一个投资家投了他一把。

  南非的投资家为什么投了他一把?我估计南非远在万里之外根本不了解中国的情况,稀里糊涂给他融了一把资,就做成了一个腾讯。哪个是政府扶持起来的?我简直找不到。

分享到:
责任编辑:谭劲松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
  2.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
  3.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
  4.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 归母净利润94.6亿元
  5.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
  6.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拿来易、用出难”?
  7.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
  8. 8标普称116家房企今年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
  9.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
  10. 10终究成了“小碧桂园”?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